【第一部国别体通史是什么】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史书的体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等。其中,“国别体”是指按国家或地区来分类记载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而“第一部国别体通史”则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问题。
在众多史书中,《国语》被认为是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之一,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不是一部“通史”。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国别体通史”是《战国策》。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左传》是国别体与编年体结合的典范,而《史记》则是纪传体的开创之作。
综合各种观点和学术研究,目前较为广泛接受的说法是:《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战国策》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通史。
总结:
项目 | 内容 |
史书类型 | 国别体通史 |
第一部国别体通史 | 《战国策》 |
成书时间 | 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 |
编撰者 | 不详,多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整理 |
主要内容 | 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及人物言论 |
体例特点 | 按国别分类,以对话形式为主,注重策略与谋略 |
历史地位 | 开创了国别体史书的先河,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
补充说明:
虽然《国语》也是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但它更偏向于“国别”而非“通史”,即主要记录某一国的历史,而非涵盖多个诸侯国的全面历史。而《战国策》则系统地记录了战国七雄及其他小国的政治活动和外交策略,内容更加丰富,结构也更为完整,因此被认定为“第一部国别体通史”。
此外,尽管《左传》在体例上融合了编年体与国别体的特点,但其核心仍是编年体,因此不被视为通史意义上的国别体著作。
综上所述,若要回答“第一部国别体通史是什么”,答案应为《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