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一隅的意思是什么】“偏安一隅”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国家、地区或政权在面临外敌入侵或内乱动荡的情况下,选择退守到某个相对偏远、安全的区域,以维持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个成语多带有无奈和消极的意味,强调的是在不利形势下的一种暂时性避让。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释义 |
偏安 | piān ān | 指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安定下来,不与外界发生大规模冲突。 |
一隅 | yī yú | 指一个角落、一方之地,比喻狭小的空间或区域。 |
偏安一隅 | piān ān yī yú | 指在边远地区暂时安定下来,不与强敌正面冲突,以求自保。 |
二、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用于历史背景中,形容因战乱、外患等原因而被迫退守某一地区的政权或势力。例如:
-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权虽偏安一隅,然其地势险要,民风剽悍,非可轻取。”
- 《宋史·赵鼎传》:“金人南侵,中原沦陷,朝廷偏安一隅。”
这类用法多出现在历史叙述中,用来表达对当时局势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安土重迁、苟安一隅、退守一方 |
反义词 | 雄踞一方、开拓进取、积极扩张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历史评价 | “南宋虽偏安一隅,却仍能维持百年国祚。” |
政治评论 | “某些国家在危机中选择偏安一隅,实为保守之举。” |
文学作品 | “他虽身处异乡,却始终心系故土,不愿偏安一隅。” |
五、总结
“偏安一隅”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常用于描述在不利环境下选择退守、求稳求存的状态。它不仅反映了现实的无奈,也暗示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成语可用于批评那些缺乏进取精神、只顾眼前安稳的行为,提醒人们在面对挑战时应有更积极的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