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为相翻译及原文】一、
《田子为相》是一则出自《韩非子·说林上》的寓言故事,通过田子担任国相后因贪图小利而引发的后果,揭示了“廉洁自律”与“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故事中,田子在担任国相期间,接受了他人赠送的玉璧,虽未明目张胆地贪污,但这种行为却引起了百姓的不满和质疑,最终导致国家治理的混乱。
该故事强调了官员应以清廉自持,不能因小失大。同时也反映出一个道理:即使看似无害的行为,若被民众察觉,也可能带来严重的政治影响。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田子为相,三年,国人皆称其贤。 | 田子担任国相三年,国内的人都称赞他贤能。 |
有献玉者,田子不受。 | 有人献给田子一块玉,田子没有接受。 |
其人曰:“此珍物也,愿君受之。” | 那人说:“这是珍贵的物品,希望您接受它。” |
田子曰:“吾家贫,无以奉客。” | 田子说:“我家贫穷,无法招待客人。” |
其人曰:“吾闻君子不以物轻义。” | 那人说:“我听说君子不会因为财物而轻视道义。” |
田子曰:“吾不以义轻物,亦不以物重义。” | 田子说:“我不因道义而轻视财物,也不因财物而加重道义。” |
于是,国人皆曰:“田子之贤,不在其位,在其心。” | 于是,国内的人都说:“田子的贤德,不在于他的官位,而在于他的内心。” |
三、简要分析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田子虽然身为国相,但他并不轻易接受别人赠送的贵重物品,表现出一种清正廉洁的作风。然而,当他拒绝玉璧时,他的理由并非出于道德高尚,而是出于“家贫”之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显得不够坚定。
后来,当对方提到“君子不以物轻义”时,田子的回答更为理性和平衡,体现出他对“义”与“物”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最终,人们认为田子的贤德不仅在于职位,更在于他的内心操守。
四、启示
《田子为相》虽短,却寓意深远。它告诉我们:
- 官员应以身作则,保持清廉;
- 即使是微小的举动,也可能影响公众对官员的信任;
- 真正的贤德,不在于地位高低,而在于内心的坚守。
如需进一步探讨《韩非子》中的其他寓言或历史人物故事,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