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原文】《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诗,描写的是夏收时节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一、
《观刈麦》通过描绘夏日田间收割麦子的场景,展现了农民在酷热天气中辛勤劳作的艰辛生活。诗人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观察并记录了这一幕,并通过对自身处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怜悯与自责。诗中既有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体现了白居易关心民生、关注底层百姓的文学情怀。
二、诗歌结构与内容简表
部分 | 内容概要 | 主题思想 |
开头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描写农民在五月忙碌的农事生活。 |
中间 |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描述妇女儿童送饭、农民烈日下劳作的辛苦。 |
转折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 诗人自省,表达对自身无功受禄的愧疚。 |
结尾 |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表达对农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无法释怀的心情。 |
三、艺术特色
1. 语言朴实:全诗用词简单明了,贴近现实生活。
2.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农民生活的细致描写,传达出对他们的同情。
3. 对比手法:诗人将自己与农民进行对比,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4. 现实主义风格:反映真实的社会状况,体现作者关注民生的情怀。
四、结语
《观刈麦》不仅是一首描写农事生活的诗,更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古代农民的辛劳与不易,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生活,不忘社会责任。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为后人留下了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