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时间起点和终点】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转移,其时间跨度和路线选择对后来的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这段历史,以下将从时间和路线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红军长征的时间起点与终点
红军长征通常指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间进行的战略转移。这次转移始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离中央苏区,最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与红十五军团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 起点: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 终点: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正式结束。
二、各路红军长征的时间与路线简要总结
红军部队 | 起点 | 出发时间 | 终点 | 到达时间 | 主要路线 |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 | 江西瑞金 | 1934年10月 | 陕西吴起镇 | 1935年10月 | 瑞金→湘江→遵义→四渡赤水→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吴起镇 |
红二方面军 | 湖南桑植 | 1935年11月 | 甘肃会宁 | 1936年10月 | 桑植→湘西→黔东→乌蒙山→金沙江→甘南→会宁 |
红四方面军 | 四川通江 | 1935年3月 | 甘肃会宁 | 1936年10月 | 通江→川西→雪山草地→甘南→会宁 |
红二十五军 | 河南罗山 | 1932年11月 | 陕西延川 | 1935年9月 | 罗山→鄂豫陕→陕北延川 |
三、总结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多,跨越了11个省,行程约二万五千余里。尽管途中面临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以及内部的分歧与挑战,但红军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最终完成了这一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不仅保存了革命的火种,也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各路红军虽然出发时间不同、路线各异,但最终都汇聚于陕甘地区,实现了长征的胜利会师。这段历史不仅是军事上的壮举,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