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节律的紊乱与许多不同的疾病有关,包括癌症。然而,两者之间的联系还没有被完全理解。现在,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进行的一项新的小鼠研究揭示了这种相关性背后的可能原因。
他们的发现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篇题为“昼夜节律中断增强Kras驱动的肺癌中的HSF1信号和肿瘤发生”的文章中。
研究人员写道:“昼夜节律紊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着特征,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可能的致癌物。”“然而,将昼夜节律紊乱与癌症风险联系起来的生物学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未明确。我们证明,暴露于慢性昼夜节律紊乱[慢性时差(CJL)]会增加KRAS驱动肺癌小鼠模型的肿瘤负荷。”
“一直有很多证据表明轮班工人和其他睡眠时间不规律的人患癌症的几率更高,我们这项研究的任务是找出原因,”该系副教授、资深作者KatjaLamia博士说。分子医学。
科学家们使用了表达KRAS的小鼠模型。一半的老鼠被安置在一个“正常”的光照周期(12小时的光照和12小时的黑暗)中。另一半被安置在一个类似于轮班工人的光照周期中,光照时间被提前了每两三天八个小时。
科学家们观察到,暴露在不规则、变化的光模式下的小鼠肿瘤负荷增加了68%。
科学家进一步观察使用RNA测序来确定参与癌症生长的不同基因。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热休克因子1(HSF1)蛋白质家族中的集合是罪魁祸首。
“这不是我们期望在这里找到的机制。HSF1已被证明可以增加几种不同癌症模型的肿瘤形成率,但以前从未将其与昼夜节律紊乱联系起来,”Lamia解释道。
“通常情况下,我们睡觉时体温会变化一到两度。如果轮班工人没有经历正常的下降,它可能会干扰HSF1通路的正常运作——并最终导致身体更多的失调,”Lamia补充道。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癌细胞可能会利用HSF1通路为自己谋取利益,并产生突变的、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这一点。
科学家们现在正在深入研究以确定是否需要HSF1信号来增加肿瘤负担,而不仅仅是相关性。
“既然我们知道HSF1、昼夜节律紊乱和肿瘤生长之间存在分子联系,我们的工作就是确定它们之间的联系,”Lamia总结道。
该研究阐明了我们的睡眠模式与疾病之间的联系,这可能会导致更有针对性的癌症治疗的发展。